漁夫者

探尋新釣場 寒冬樂悠悠

  • 分類\ 技巧
  • 時間\ 2021-01-06


今年又是暖冬?往年這時候小區後面的三里河都結上冰了,今年竟只有岸邊的一些犄角旮旯有點薄薄的冰,基本上還是光亮亮的水面,那就是還能釣魚囉?前些年12月初在洋河釣,水面小,容易上凍,今年冬天作釣的是大沽河,大水面,就更難上凍了,知道上凍不了這讓人心癢啊。其實這季度應該休戰的,戶外比較冷,人遭罪,感冒、關節炎就划不來,但心癢難耐啊,這都是被論壇裡釣友們的帖子給毒的。說了兩次要封竿,可如今又要去釣,可別說我是忽悠啊,我也是被忽悠的。
  前星期天在小高村作釣回來後,看群裡有釣友講在南王疃村釣得不錯,心更難安,怎麼也想去試一下,今天的釣行就這麼提早就決定了。
日  期: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
作釣時間:09:45~15:30
天  氣:晴,-1~7度,北風轉南風2~3級,氣壓1012
釣  場:大沽河南王疃村段
水  深:約1.8米
線  組:久德聖龍鯉4.5米,1.0+0.4+3號袖,3種浮漂,多種釣法
釣  餌:濃腥濃香拉餌
拍攝工具:佳能 IXUS 265 HS
最終魚獲:6.8斤,鯽魚、白條、旁皮
  出門雖然已近8點,但一股清洌的北風撲面而來,啊,還是好冷哦,不過,這對釣魚人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?天空飄過五個字:那都不是事!向著目標勇往前行~~~


  出門晚了點,路上車就多了,有點小堵。

  南王疃與小高村同屬膠萊鎮,大沽河沿岸,但比小高村遠了有6、7公里,要從小高村口經過,釣魚有點傷不起啊,小40公里,這汽油錢……

  老線路,不多囉嗦了。話說到了南王疃,見路邊、坡下都停有轎車、摩托,應該有人釣,應該就是這片水域了,初來乍到,情況不熟,決定先空手過去了解了解,反正冬天出來也就是為了玩玩,不在魚獲,不急。
  這一片水又與小高村不一樣了,水位下降多,坑分割成了好幾片水面,所以感覺單個水面小多了。

  北面有個老者在作釣,就近,先過去看看。

  這地方不深啊,他用6.3米甩大鞭也不超2米,那這個坑就不會有很深的地方了。但他的作釣點我覺得選得並不很好,從河的流向來說這是坑的上游,從岸上地形來看這裡的坡很緩,應該屬於較淺的位置,春天是好地方,但寒冬水涼這裡就不是個好釣位。我到時他只上來一條小鯽魚,還有幾條小白條,問問也是第一次來,打聽不到啥了。
  岸邊停放一隻小船,這說明天天有人放網了,專業網民,對作釣應該有巨大影響吧?

  再到南面兩釣友那裡問問情況。遠望就有網民在作業,這能好釣嘛?果然也只有三二條小鯽魚。不過一問也是剛來,但一詢問還是來過多次的,釣得好的時候也能釣個3、2斤鯽魚。

  天仍然很冷,地面一層厚厚的寒霜。

  這讓我有點猶豫了,在這釣還是轉回小高村呢?放網這麼頻繁,水又偏淺(平時作釣這麼個深度是最舒服了,但相對於大沽河裡的深坑,冬天這深度沒把握啊),不會又白耽誤一天?但來了總是不甘心,而且前幾天別人在這釣得也不錯,我怎麼也得試試吧,所以決定就在這兒了。
  在小船與老頭中間的斜坡處選了一個釣位,感覺水能深點。其實小船左右我感到地形、水草分佈更好,但網民從這裡上上下下可能驚魚,還是放棄了。
  當我還在準備釣具時,左手的老頭換位了,沒魚上,說是不避風,有點冷,跑到我右手大遠遠的地方去了。

  這釣位面向東南,向陽避風,儘管今天有2、3級的風,但少有時間能吹進來,人很舒服,也便於觀漂,但對向太陽,其實看漂挺費勁的,加上魚情與預期的不大一樣,導致我今天兩次換漂。
  先用的是3號化氏B06,考慮冬天魚口少,也不在乎白條、旁皮還是鯽魚了,而且水又不深,就選用了一支小浮力的棗核漂。但作釣幾下就發現浮漂太難觀察,儘管是偏尾設計,但還是太細,決定換用一支浮力差不多的加粗尾浮漂;但釣著釣著發現小白條相當多,這大冬天的也挺鬧啊,儘管水面不大能接住,但離底附近搶得也挺厲害,棗核型的弊端就明顯不利於應對,最後只好又換用浮力更大點的長身漂,並且子線縮短了一半、由懸墜調整為子線躺底,這樣才效果一次好過一次。這是依次用過的三支漂:

  搓幾大餌團作作窩,然後就開始拉餌邊誘邊釣,第三竿就中了一尾白條,個頭還能接受。

  很快又中魚,小鯽魚一尾,拍照時自己跳進護裡了。這麼快就來鯽魚,那應該鯽魚不少囉?

  接著來的還是白條,個頭還行。

  這個就太小了,指頭長。

  旁皮自然會有。上次的旁皮油炸,老婆反應比鯽魚、白條還好吃,那當然應該留著。

  偶遇翹嘴,個頭比白條是大多了,喜歡,今天整了兩個。

  雙飛必不可少。

  但這水域指頭長的小小白條太多了,還很愛搶食,如果白條都有拍照的這麼大,那今天破十是很簡單了。中途也曾試過用搓餌,確能規避毛毛白條,釣到大點的白條和鯽魚,但上魚就慢些,我又帶著手套,搓小餌很慢很不方便。
  車禍鯽魚,這是不是說明底下鯽魚還不少?為什麼我釣到的不多呢?

  大冬天的,痴迷的釣魚人真不少。

  馬上想到應該改變釣法,果然上鯽魚多起來,能看來嗎?我這時縮短了子線,釣了鉛墜輕觸底,浮漂也換了長身型的。

  終於來條小板鯽,這品相我喜歡,而且後面過兩的鯽魚還真釣上好幾條。

  中午簡單吃點乾糧,也休息一下。到附近的釣友那裡看看上魚情況,右手的兩個靠一起釣的夥計用紅蟲釣得也不錯,那位置比我這裡深,可惜沒什麼水草,從實釣效果看也是可選的釣位。他們的鯽魚數量應該與我差不多,但我多釣了不少白條和旁皮,收穫自然是他們的雙倍多。
  多彩的小雜魚,有點象麥穗,又有點象沙裡爬,叫不出名字,真分不清這麼多魚種。

  最大的一條鯽魚,差不多3兩了。

下午一點,左手又來一釣友,可能不大會釣,沒什麼收穫,玩了個把小時就走人了,我問他怎麼不再玩玩、這麼早就走,他說是不上魚,用蚯蚓釣,魚不大吃,可能浮漂也沒調好,我說那就再重新調一下吧,我這有工具,他說不釣了,明天再來,能來拋幾竿過過癮就行,呵呵,這就是釣魚人。

  咱繼續釣咱的魚

下午三點,其它釣友就開始相互吆喝收竿,接著就陸續收拾裝備走了,暈,怕冷嗎?算了,堅持到3點半,我也開始收拾東西準備走了,其實天黑得挺快,等我把裝備提到車邊,天也就暗下來了。
今天的收穫有點出乎意外,冬天能釣到近7斤,難得,爽了。

釣後總結:
  今天想談談垂釣中對“變”的體會。其實釣魚是有挺多學問的,找出最適合當時魚情的釣法是勝利的保障。如果預先判斷準確,一開始使用的線組、餌料、釣法都是對的,那當然是最好了,但事實往往做不到那麼好,這就需要及時靈活的應變以適應當時的客觀環境,應變才是最重要的。
  沒有哪種釣法是最好的,沒有規定哪種魚或哪種水環境必須用哪種方法釣,傳統釣可以借鑑懸墜釣的優點,懸墜釣也可以借用傳統釣的某些方法,子線長度不是固定的,鉤距不是固定的,調目不是死的,釣目也不是死的,只有把自己所懂得的釣魚知識靈活運用到每一次作釣中,才可能釣好這一次魚,慢慢就積累起經驗。
  選擇一支適合的浮漂是第一個關鍵,今天之所以換用了三支漂,也是根據自己所理解的魚情和其它因素來作出的,如果還不滿意則還可能再換漂;第二個關鍵在於懂調釣原理,其實是在於控制雙子線的狀態,正常的懸墜釣存在釣靈點、釣鈍點的種種不同,跑鉛也有觸底輕點還是重點的問題,而這中間還有子線小彎曲、大彎曲,從觸底還可以調出鉛墜略離底,需要什麼樣的狀態應該能調出什麼樣的狀態。重要的知識點還很多,類似的學問還很多,有的問題解決於平時,有的問題是要現場思考的。比如釣目,今天向陽光不好觀漂,我就用過釣半目,這樣黑漂一下就判斷出來,而頂漂也好看出視目多出來一點,也用過釣1目半,因為黃色比橙色更醒目,多了一點、少了一點都是訊號,更好觀察,而中間有來看我釣魚的一釣友不懂我在幹什麼,直接說我釣目太少了。作釣過程應該愛琢磨問題,勤動腦筋,這樣玩起來才有意思,當你追求釣技的進步,你會覺得樂趣無窮,釣大魚會有釣大魚的樂趣,釣小魚會有釣小魚的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