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夫者

位置:首页 > 路亚 > 飞蝇钓

溪流钓中用那种拟饵适合飞蝇钓

飞蝇钓1.89W

蜉蝣类毛钩或者石蚕类毛钩作为上升蝇中的两大类,在山溪钓中是仿制的主流,在介绍上升蝇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。下文将罗列出蜉蝣和石蚕的生活形态样本,仅供各位钓友参考。

一、蜉蝣

溪流中的蜉蝣,主要为流水区底质缝隙栖居型,常见的主要有两类:一类生活于流水区的水生植物和枯枝落叶中,以撕食性为主。主要生活在溪河的上源,身体呈流线 型,表面往往具各种瘤突或刺,体壁坚硬,腹部背板具刺突或脊突,尾丝上常有各种刺。

有些种类腹部背板的刺突很大,背板中央强烈隆起,两侧的鳃位于一个腔隙 中,生活时一般紧紧抓住水生植物,活动缓慢。另一类生活于石块的缝隙中。这类蜉蝣身体一般扁平,为浅黄色至棕红色,腹部背板表面具各种斑纹。尾丝的基部和 端部光滑,而中段的两侧具有细毛。游泳动力较强,滤食性。

蜉蝣是渐次变态昆虫,在外观上,幼时与成熟后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翅膀的改变上。 蜉蝣的稚虫有一个很重要的生理构造,就是生在前胸背板(胸节)后缘的膜翅,蜉蝣的成熟稚虫可见1~2对变黑的翅芽。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,是仿制毛钩 时的特别参照物。

稚虫充分成长后,或浮升到水面,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,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。亚成虫与成虫相似,已具发达的翅膀,但体色暗淡,翅不透 明,后缘有明显的缘毛,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。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,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。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 现象,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。

蜉蝣毛钩的绑制主要要突出即将羽化的半成虫特点(背板清晰可见到的翅膜和尾丝)。国外的毛钩成品用到许多野生动物的毛发,如鹿的尾毛、狐狸的皮毛、山鸡的羽毛等。其实,在蜉蝣半羽化阶段的成虫体色多为暗色系,如果不是太较真的话,不妨试试人的毛发。

溪流钓中用那种拟饵适合飞蝇钓

二、石蚕

石蚕在溪流中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群,但它不像蜉蝣那样因陋就简,它们通常都会在水下编 织出一个很精巧的艺术品(筒巢)。石蚕巢的原料是一些被水浸透后剥蚀、脱落下来的植物根部的韧皮,它用细细的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,然后把这 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得小鞘,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。

石蚕游动时先需将前半身伸出鞘壳,利用肢节在水下半游半爬行。虽然石蚕并不十分擅长游 泳,但它依靠着构造精巧的鞘壳,却可以在水中自由上浮、下降或停留在水体的某一层面上。当它要浮上水面时,先把它的前身一点点地伸出鞘外,挤出鞘内的空 气,这样,鞘壳的后半部就腾出一段空隙,恰似一个活塞机构。

石蚕凭借着空隙中的浮力便可以轻巧地上浮,或者优雅地停留在水中。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,缩 回前身,排出空气,身体就可很快下沉。石蚕在羽化之前会丢弃鞘壳,没有了保护,石蚕会拼命地上升到水面,好抓住植物脱离危险。

石蚕式毛钩的绑制,首先要用到聚乙稀类的发泡材料。我们不能完全拟真到石蚕的真实生活行为,但是,您要明白的是,所有的溪流多石蚕这是事实,吃惯了这一主食,溪流鱼会变得不再挑剔。要想玩得好,石蚕应该是很迎合我国溪流中水生昆虫的仿制类型的。

毛钩的颜色是一个最重要的获鱼手段!虽然可能的是,您手头上的毛钩的色彩看起来不是那么回事,可那是您的想法而不是鱼的!例如茴鱼和香鱼,对于具突兀颜色的东西更想咬!蛹类毛钩要想玩得好,不重视突出色彩诱惑,可能您会玩不转。

三、简单地谈谈飞法

钓 上升蝇,最主要的是要考量水色和环境对比色等因素,要知道,任何动物都会有生存本能,所以,羽化成虫在逃脱水底选择的时机,不可能是溪流鱼活性最大、光线 最充足的时候,例如早晨或者傍晚,乃至天光正明。钓上升蝇最好是阴天或者是下着小雨的天气,也可选晴天里的背阴处、山体轮廓的阴影下等标点。

一般来讲,钓 上升蝇要设计两个钓棚,无非是静水与急流。静水采用的多为被动钓法,抛线落饵,让毛钩浮在水面上静候鱼来捕食。讲究点儿的会让毛钩的标点紧贴着挺水植物, 摹拟石蚕上升到水面后,尚未爬上水草这 一阶段。

飞流水则是利用急流挟裹着毛钩进入水流的底层(通常要用到蛹形毛钩),然后轻拽回线,让拟饵脱离急流进入其边缘,这般操纵之下,充满浮力的毛钩会 扭捏着自水底上升,摹拟着石蚕脱逃水底的那一刻。

实在地说,您只要会制作拟饵和飞线,钓法就不是问题。但值得提醒的是,钓上升蝇的毛钩即 小且轻(发泡材料),通常来讲,盘旋起来的本线在空域中,要有7~8米的长度才会积蓄足够的力量将毛钩推出去;而且,使用的前导线要细且长,要让毛钩落水 波澜不惊,这点完全不同于使用若虫式或者饰带式毛钩。这会有一定的难度。